麻皮蝽 Gallerucida bifasciata Motschulsky
主要特征:成虫:体长 20~25mm,宽 10.0~11.5mm。体背黑色散布有不规则的黄色斑纹,密布黑色刻点。触角黑色 5 节,第 1 节短而粗,第 5 节基部 1/3 为浅黄色。喙浅黄色,4 节,末节黑色,达第 3 腹节后缘。头部突出,近背面有 4 条黄白色纵纹从中线顶端向后延伸至小盾片基部。前胸背板为黑色, 前缘及前侧缘具黄色窄边。胸部腹板黄白色,密布黑色刻点。腹部侧接缘各节中间具小黄斑,腹面黄白色,节间黑色,两列散生黑色刻点,气门黑色,腹面中央具 1 纵沟,长达第 5 腹节。各足股节基部 2/3 浅黄,两侧及端部黑褐,各胫节黑色,中段具淡绿色环斑,后足基节旁有挥发性臭腺的开口,遇敌时即放出臭气。

卵:长 2.00~2.10mm,宽 1.65~1.70mm。近圆形,初产淡绿色,中期米黄色,近孵化时变为淡黄色。卵壳网状,顶部中央多数有 1 枚颗粒状小突起。假卵盖周缘有 1 透明的箍形突,有 33~34 个孔突。破碎器黑色三角形。

若虫:各龄虫体均为扁洋梨形,前尖削后浑圆,老龄体长约 19mm,似成虫,自头端至小盾片具 1 黄红色细中纵线。体侧缘具淡黄狭边。腹部第 3~6节的节间中央各具 1 块黑褐色隆起斑,斑块周缘淡黄色,上具橙黄色或红色臭腺孔各 1 对。腹侧缘各节有 1 黑褐色斑。喙黑褐色,伸达第 3 腹节后缘。

生活史及习性:河北、山西 1 年发生 1 代,江西 2 代,均以成虫在草丛、枯枝、落叶、树皮裂缝、围墙缝等处越冬。次春寄主植物萌芽后出蛰活动危害。

山西于 5 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6 月上旬为产卵盛期,7~8 月间羽化为成虫。均危害至秋末陆续越冬。成虫飞翔力强,喜于树体上部栖息危害,交配多在上午,长达约 3h。具假死性,受惊扰时会喷射臭液,但早晚低温时常假死坠地, 正午高温时则逃飞。有弱趋光性和群集性,初龄若虫常群集叶背,2~3 龄才分散活动,卵多成块产于叶背,每块约 12 粒。

防治:①农业防治。冬季清园时清除病枝、干翘树皮、果园及周边杂草,集中烧毁,同时树干涂白,以减少麻皮蝽越冬场所,有效地降低虫口数量。②物理防治。人工捕杀,人工抹杀叶背麻皮蝽卵块;利用其假死性,将其振落捕杀;在树干上束草诱杀。套袋可显著减少蝽象危害。套袋的果子比不套袋的果子受害率明显降低,果实在袋子中悬空生长,是防治蝽象危害的有效办法。

③生物防治。蝽象生物防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卵寄生性天敌的研究和利用方面。沟卵蜂、平腹小蜂、黑卵蜂、啮小蜂等是麻皮蝽卵寄生的主要天敌,这几种天敌对麻皮蝽卵的寄生率很高,可起到明显自然控制作用,是具有一定利用前景的寄生性天敌,在梨园、苹果园的寄生率可高达 70%~80%。同时,这些蜂还可以寄生其他种类的蝽象。

麻皮蝽成虫(魏可摄)

开放时间

展览与服务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7:00

提前预约

联系我们

北京市海淀区东小府1号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物标本馆

邮编:100091

电话:010-62889522

电子邮件:liguohong@caf.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