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缘天牛 Aromia bungii (Faldermann)
主要特征:成虫:体长 11.0~19.5mm,宽 3.5~6.0mm。体狭长,黑色。头部短,刻点稠密,被灰白色细毛竖毛,前部的毛色深且密。触角细长,雌虫触角与体长约相等,雄虫触角约为体长的 2 倍,雌虫触角以第 3 节最长,雄虫则以第 11 节最长。前胸宽稍大于长,两侧缘刺突短钝,有时不太明显,前胸背面刻点稠密,排列均匀,呈网纹状;背灰白色细长竖毛。小盾片呈等边三角形。鞘翅窄长而扁,两侧平行,末端圆钝;鞘翅基部有一堆朱红色斑,外缘自前至后有 1 朱红色窄条,翅面刻点较胸部的小,自前至后渐次细密,基部刻点间呈皱褶状,中部的呈细网状;翅面被黑褐色短毛,基部斑点上的毛灰白而长。腹面布有刻点及灰白色细长毛。前胸腹板的刻点粗糙而稠密。足细长,后足第 1 跗节长于第 2、3 跗节之和。

卵:扁豆形,灰褐色,表面土黄色,形似一个溅在树上的泥点。

幼虫:体长约 22mm,乳白色,前胸背板前方骨化部分深褐色,分为 4 段, 上生较粗的褐色刚毛,后方非骨化部分呈“山”字形。

蛹:乳白色,触角自末端迂回于腹面。

生活史及习性:在沧州枣区 1 年发生 1 代,跨 2 个年度,幼虫共 5 龄,世代发育整齐,每年出现 1 次成虫,以幼虫在受害枝干的木质部坑道端部或接近髓心处越冬。翌年春季 3~4 月树体萌动后,幼虫恢复活动开始蛀食危害,随即进入幼虫的暴食期,虫口密度大时,虫道间互相咬通,使枝干内虫道交错,严重时常把木质部蛀空,残留树皮,极易引起树木枯死或风折。4 月上旬至 5 月上旬为化蛹期,5 月上旬成虫开始陆续羽化,但并不马上钻出坑道,在虫道内停留数天后,待鞘翅变硬变黑后,多选择高温、晴天、在 10 时至 16 时出孔, 羽化孔为 3mm 左右的圆形孔,6 月上旬成虫大量出现,成虫飞翔能力较弱,白天活动,取食枣花、枣叶、枣吊等补充营养,并在枣树的小枝上群集交尾。成虫喜产卵于枣园周边衰弱树木枝干的树皮缝隙、枣股、分枝处等和当年修剪下来的枝条之上,卵散产于皮外、裸露。雌虫在产卵前有取食土壤的习性,产卵后分泌出一层土色胶状物覆盖在卵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壳,保护卵正常发育和孵化。卵期 15~30d,6 月下旬幼虫开始孵化,7 月上旬为卵孵化盛期。幼虫孵化后,不钻出卵壳,直接从卵贴近树皮处钻入韧皮部,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进行危害,2 龄幼虫逐渐向木质部蛀食,多在髓部危害,形成扁宽的虫道,虫道呈“S”形,幼虫多危害至 10 月下旬,以 3 龄幼虫在被害枝干坑道内休眠越冬。
防治:①人工物理防控。结合冬季修剪及时剪除衰弱枝、枯死枝,特别是要注意上一年修剪下来的各种树木枝条集中烧毁,减少虫口基数。成虫发生期人工捕捉杀灭成虫。幼虫期采用铁丝、细螺丝刀等刺入幼虫危害隧道刺杀幼虫进行防治。利用成虫产卵于枝条后,卵粒裸露的习性,用刷子刷布卵枝条,效果良好。也可以于红缘天牛成虫羽化产卵期间,在周围放一些春季修剪下来的枣树、酸枣、刺槐、苹果、梨、枸杞、沙枣等植物枝条诱集红缘天牛产卵后,集中销毁,达到防控目的。②化学防控。成虫期,根据成虫有补充营养习性,而且成虫一般在白天活动,飞翔能力较弱,可在 6 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盛发期结合防治枣树其他害虫,对枝干重喷 10%呲虫啉 1500~2500 倍液、5%来福灵 1500~3000 倍液或绿色威雷 300~400 倍液,或生物农药等进行防控,效果良好。幼虫期,红缘天牛幼虫期最长,危害隐蔽,受天敌和环境影响最小。选择具有内吸传导性、扩散渗透能力和触杀能力较强与胃毒作用的药剂,如 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或 50%对硫磷乳油,配制成 5 倍液,进行干基打孔注射防治效果较好。具体办法是在 7 月上旬幼虫发生初期, 在离地面 10~30cm 高的主干上,围绕树干中心,根据树龄大小选择 2~4 个点,用 5mm 以下的钻头向下倾斜 45°角钻孔,用注射器将配好的药液注入钻孔,每孔注射 2~4mL。③生物防控。通过释放天敌控制红缘天牛的危害。红缘天牛的天敌主要有: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廖氏皂莫跳小蜂(Zaommoencyrtus liaoi), 赤腹茧蜂(Iphiaulax imposter) 和杨蛀姬蜂(Schreineria populnea)。
红缘天牛成虫(张培毅摄)

开放时间

展览与服务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7:00

提前预约

联系我们

北京市海淀区东小府1号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物标本馆

邮编:100091

电话:010-62889522

电子邮件:liguohong@caf.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