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枯萎病菌 Korthalsella japonica (Thunberg) Engler
主要特征:栎枯萎病通常每年仲春至暮春,从树冠上部侧枝开始发病, 并向下蔓延。对于红栎类,老叶最初是轻微卷曲、呈水浸状暗绿色,然后从叶尖向叶柄发展,逐渐变为青铜色至褐色。之后,病叶便纷纷脱落。幼叶则直接变为黑色并卷曲下垂,但不脱落。当大多数病叶脱落之后,主干及粗枝会长出抽条,其上生出的幼叶也呈现上述症状。病害的发展很快,一般几个星期或一个夏季之后,病树便会枯死。对于白栎类,症状与红栎相似,但发病较慢,一个季节仅有 1 个或几个枝条枯死,2~4 年之后,病株或者枯死,或者康复。剥去病枝树皮,可见到长短不一的黑褐色条纹,且白栎比红栎更明显。病树死后,在树皮和木质部之间形成菌垫,其上产生分生孢子梗及分子孢子,菌垫不断加厚,最终可导致树皮开裂、菌丝层外露,同时还散发出一种水果香味。

子囊壳黑色、瓶状、基部球形,直径 240~380μm,几乎整个埋于基质内,子囊壳具有长喙,喙长 250~450μm,顶端生有无色须状物。子囊球形至近球形,子囊壁易消解,成熟后,子囊孢子从孔口流出,聚集在白色黏液中呈小滴状,且在水中不易分散。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或略弯,大小为5~10μm×2~3μm。

无性型阶段为栎鞘孢 Chalara quercina,分生孢子单胞,圆筒形,两端平截,大小 2.0~4.5μm×4.0~22.0μm,在人工培养基上可形成分生孢子链。分生孢子梗分枝或不分枝,宽 2.5~5.0μm,长 20.0~60.0μm,淡色至黑色,有分隔、顶端逐渐变尖菌丝分枝有横隔、淡色至褐色。

风险评价:栎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维管束病害,该病害的病原菌主要危害红栎 Quercus rubra 等栎属树种,自 1942 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州首次发现以来,目前已扩散蔓延至美国中东部地区的 20 多个州。栎树枯萎病菌发展迅速, 可使病树在表现症状后几周内便整株死亡,并且极难根治,因此一直被 EPPO 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我国栎树种类很多,且生于不同的气候地区,有些地区的环境条件与目前欧美栎树枯萎病的发生区类似, 尤其在气候温暖潮湿的南方,该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更大。
检疫管理和防治策略:栎树枯萎病菌除了通过根际接合进行树与树之间的近距离地下传播外,还能通过媒介昆虫进行地面近距离传播,其中最主要的是露尾甲和小蠹虫,如微暗露尾甲 Carpophilus lugubris、弓隆鬃额小蠹Pseudopityophthorus minutissimus、白粉鬃额小蠹 P. pruinosus 等。病菌的远距离传播则主要是通过带病的寄主植物苗木、原木及其制品的长途运输。因而,应严格禁止从栎枯萎病菌疫区进口栎类的苗木、木材及原木。许多国家规定进口栎树木材和原木,必须来自发病地区 80km 以外的无病栎树。另外,我国制定了国家标准《栎枯萎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GB/T 28083~2011)以用于该病害的检疫检验和鉴定。

目前美国防控栎枯萎病的主要方法是彻底销毁病树、切断病健树根部接触传播和消灭媒介昆虫,具体做法为:发现病株应立即进行彻底销毁,并将其周围 15m 内的健康植株也清除掉;喷施化学杀虫剂,消灭传病介体;在发病初期或预防期,注射丙环唑(Propiconazole)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和治疗作用。

开放时间

展览与服务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7:00

提前预约

联系我们

北京市海淀区东小府1号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物标本馆

邮编:100091

电话:010-62889522

电子邮件:liguohong@caf.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