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质部难养菌 Phytophthora ramorum Werres,de Cock & In’t Veld
主要特征:木质部难养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在 BCYE(Wells et al.,1981) 和 PGW 改良(Hill & Purcell,1995)培养基上,其菌落呈平滑或粗糙的圆形, 白色或乳白色,离散生长。在电镜下,菌体为杆状,单生,无鞭毛,不游动, 无芽孢,大小 0.1~0.5μm×1.0~5.0μm。

木质部难养菌在叶片上的典型症状是叶缘变黄,出现黄化斑或焦枯斑。病株在生长中后期,由于维管束堵塞引起水分供应失常,叶片局部出现带状不规则灼烧状斑块,一般沿叶脉发生,包围 1 个主脉,后逐渐转成褐色呈烧焦状。病原细菌在寄主植物根、茎、叶的维管束系统中繁殖和扩散。最终,木质部导管被细菌团块及植物本身形成的侵填体和树胶堵塞,水分和养分输导受阻,导致寄主植物死亡。

风险评价:木质部难养菌又称苛养木杆菌、难养木质部小菌、葡萄皮尔斯病菌等,可侵染 300 多种植物,引起葡萄皮尔斯病(Pierce’s Disease of grape,PD)、柑橘杂色萎黄病(Citrus Variegated Chlorosis,CVC)等植物毁灭性病害,是世界上重要的植物检疫性病原细菌。该病菌的近距离传播主要通过嫁接、芽接及昆虫介体,许多吸食植物汁液的昆虫,比如叶蝉、沫蝉等都是木质部难养菌的载体;远距离传播途径主要为带菌寄主植物种苗、插条和接穗等繁殖材料的调运。木质部难养菌目前被 EPPO 列入 A2 有害生物预警名单,也一直被我国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检疫管理和防治策略:对木质部难养菌的寄主植物进行严格检验检疫, 并对国外引种的寄主植物材料实施 2 年以上的隔离试种,切实做到及时发现, 及早灭除,有效阻止该病菌的传入和传播。

国外对于木质部难养菌的防治策略核心为消灭传毒媒介和寄主植物侵染源,主要措施有:①清洁田园。做好杂草清除工作,及时清除病害植株和减少隐症寄主植物。②用四环素或青霉素等药剂进行防治。③消灭田间介体昆虫如叶蝉、沫蝉等,必要时使用药剂防治介体昆虫。④物理防治。将枝条或苗木浸入 45℃热水中 3h 或 50℃中 20min,可在一定程度上清除或减少病菌的感染。⑤选择抗病品种。

开放时间

展览与服务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7:00

提前预约

联系我们

北京市海淀区东小府1号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物标本馆

邮编:100091

电话:010-62889522

电子邮件:liguohong@caf.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