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疫霉黑水病菌 Xylella fastidiosa Wells et al.
主要特征:栗疫霉黑水病菌的最低生长温度为 2℃,最高生长温度 32℃, 最适生长温度为 22~24℃。该病菌为异宗配合,有 A1、A2 两种交配型。藏卵器球形,壁上有疣状隆起或泡状突起;卵孢子满器;雄器围生,为单细胞或双细胞。游动孢子囊为卵形、倒梨形或椭圆形,无乳突、不脱落,巢式或延伸式内层出,大小 55~65μm×40~45μm;孢囊梗不分枝或简单合轴分枝。

该病菌为土壤习居菌,可侵染板栗、桤木、栎类等多种林木,通常引起根部腐烂、茎基溃疡,造成枝梢萎蔫、树冠稀疏、植株枯萎乃至整株枯死。病原菌在危害欧洲栗等栗属植物时,通常侵染其根和根茎处,导致根部变得轻软、易碎,出现深紫色或黑色区域,并浸出蓝黑色墨水状的液体将根际周围的土壤也染为墨汁色,故此得名栗黑水病(ink disease of chestnut)。

风险评价:栗疫霉黑水病菌目前在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其在亚洲主要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日本和韩国,我国台湾也有其危害山樱花的报道,而在我国其他地区均尚无发生报道。该病菌可引起栗树黑水病及多种果树和林木的根腐病,主要以菌丝或卵孢子在寄主植物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在寄主植物死亡后仍能在土壤中存活数年。该病害近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土壤、溪流和雨水,远距离则主要是通过带有病原菌的土壤和苗木、插条等繁殖材料的运输来传播。栗疫霉黑水病菌的寄主植物范围较为广泛,不仅危害板栗、苹果等多种重要的经济林木,还可危害栎树等生态观赏树种和植物。截至目前,该病害在我国台湾外的其他地区虽尚无发生,但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的增加以及我国林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其入侵的概率也大大增加。特别是周边国家~~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已经都有栗疫霉黑水病菌的分布,极大地增加了该病害传入我国的风险,其对我国已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因而我国也早于 2007 年将其列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
检疫管理和防治策略:加强对栗疫霉黑水病菌的检验检疫力度,现场检疫时特别要仔细检查寄主植物的根部和茎基部,是否有腐烂、溃疡和坏死症状, 并采集可疑症状的植物材料和介质土带回实验室内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和检测; 采用组织分离、土壤及植物材料诱捕分离以及特异性引物直接 PCR 等多种方法对栗疫霉黑水病菌进行精准检测;一旦发现栗疫霉黑水病菌,应立即销毁带病材料。

对于栗疫霉黑水病,目前国外普遍采取的防控措施主要有:①高度重视该病害的早期诊断、监测和快速检测,一旦发生疫情则迅速进行扑灭,从而有效防止其继续扩散和蔓延。②选用和培育抗栗疫霉黑水病的树种或品种。③化学防治。国外研究表明,甲霜灵、乙磷铝、硫代碳酸钠以及苯酰胺类杀菌剂等对于栗疫霉黑水病的防治均有一定的效果。④生物防治。哈茨木霉 Trichodermaharzianum 和康宁木霉 T. koningii 对栗疫霉黑水病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在希腊已被开发为生防制剂用于该病害的生物防治。

开放时间

展览与服务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7:00

提前预约

联系我们

北京市海淀区东小府1号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物标本馆

邮编:100091

电话:010-62889522

电子邮件:liguohong@caf.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