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斑潜吉丁 Toxoscelus sp.
主要特征:成虫:体长3.0~4.6mm,宽 1.5~3.0mm,卵圆形, 体黑色具细小刻点,鞘翅带有紫色光泽,腹面具铜色光泽;腿节略带紫红色光泽。头部及前胸背板密布黄色绒毛,夹杂少许白色。上唇前缘深弧凹;表面有横向皱纹;唇基沟弧形。中纵凹较浅;颅中沟特别明显。触角窝大。触角短,第 2 节与第 3 节等长,明显长于第 4 节。前胸背板横宽,基部最宽,宽约是长的 2 倍。前缘浅弧凹;侧缘弧形,后部具细锯齿;后缘三曲状,中叶略突出。前角锐角,后角近直角。盘区凸出,近后缘具浅横凹;中后部有 4 个横向棕色圆形斑点。前胸腹板突端部明显膨大,中部最窄,端部最宽。后侧角尖锐且后突。小盾片小,亚三角形。鞘翅基部最宽,长是宽的 1.3 倍;翅肩略凸出。基部具横凹。侧缘基半部近平行,中部弧状,侧缘后部 2/3 具细锯齿。翅缝后部略隆起。翅端前部略膨胀;表面有刻点,皱纹密集。鞘翅中前部主要为黑色绒毛,中后部布 3 条波曲状斑纹,波曲幅度大,白、黄棕色绒毛为主,颜色鲜艳。1 条由褐色绒毛组成的倾斜宽波纹从翅缝前部延伸至侧缘中部;中部有 1 条由金黄色绒毛组成的宽波纹;端部由褐色、白色绒毛组成 1 条宽波纹。鞘翅端部密布黑色绒毛,夹杂少许白色绒毛。腹面黑褐色发光,布满细密的鱼鳞状纹及少许黄色短绒毛(魏中华,2017)。

卵:长 1.3~1.5mm,宽 0.6~0.8mm,长椭圆形,周围有 1 白色环。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 7.5~10mm,宽 1.2~1.5mm。虫体呈米白色稍带淡黄色,各体节背腹板均具 1 个骨片,末节骨化程度低。腹板具 1 个愈合的浅褐色梯形骨片,背板骨片为浅褐色靴状,中部未融合。背腹板腹节各节骨片淡黄色,壶状或哑铃状。蛹:长 4.6~5.0mm,宽 2.5~3.0mm。头部前缘窄,弧形,头胸侧缘弧形。前胸中部隆起,前缘较直中部微凹,后缘三曲状,基部稍隆起,中胸平坦,后胸中部两侧各具 1 球状突,背板中央具 1 条纵向隆起线。中胸腹板突明显,后胸腹板中部平坦(肖丽芳,2018)。

生活史及习性:据 2014 年在许昌市襄城县紫云山森林公园的调查,该虫在许昌 1 年发生 2 代。以成虫在树下草丛中越冬。3 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出蛰上树,3 月底进入越冬成虫出蛰高峰期;4 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卵产于叶片正面,散生;4 月下旬进入产卵盛期,卵期平均 21d。5 月上旬第 1 代卵开始孵化,5 月中旬进入孵化盛期,幼虫历期大约 20d。5 月下旬幼虫开始化蛹,5 月底进入化蛹盛期,蛹历期大约 15d。6 月上旬蛹开始羽化出第 1 代成虫,6 月中旬进入羽化盛期。6 月底成虫开始产卵,7 月上旬进入产卵盛期,7 月中旬卵孵化出第 2 代幼虫,7 月下旬幼虫开始化蛹,7 月底至 8 月初羽化为第 2 代成虫。9 月25 日调查发现还有成虫仍在危害,成虫期可达 50d。9 月下旬成虫开始下树越冬(李俊中等,2015)。

成虫不善飞行,趋光性不强, 有群居性,具假死性,喜食嫩叶。危害期较长,可达 1 个多月。卵单粒散产于叶片正面,1 片叶上可产多粒,数量不等,少的 1~5粒,多的达 5~10 粒,卵孵化率较高。幼虫潜入叶肉组织,造成叶片上下表皮分离,排粪、蜕皮、化蛹均在叶内,羽化后钻出叶片(李俊中等,2015)。幼虫潜入叶肉危害,幼虫期、蛹期均在叶内,叶片被害部位干枯。成虫危害嫩叶、叶片,被害叶片呈筛网状,严重时影响光合作用和景观。据报道,该虫 2006 年起在许昌市襄城县紫云山森林公园内发生危害,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李俊中等,2015)。

防治:化学防治。发生盛期喷洒内吸性杀虫剂,可防治补充营养的成虫和叶片内取食的幼虫。
块斑潜吉丁成虫(曹亮明摄)
块斑潜吉丁卵(曹亮明摄)
块斑潜吉丁危害状(王小艺摄)

开放时间

展览与服务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8:30-17:00

提前预约

联系我们

北京市海淀区东小府1号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物标本馆

邮编:100091

电话:010-62889522

电子邮件:liguohong@caf.ac.cn